“群众认为法官接待室离诉讼服务中心太远”“干警反映这几天菜太咸了”……翻开景宁法院司法行政科副科长陈瑶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个个问题,每解决一个,他就会在后面打勾。 十一年来,这个法院的后勤“大管家”已经记不起打了多少个勾。“做后勤工作,别人不骂你就好了”,他笑着说。 去年7月的一天,天下着大雨,市民小刘到景宁法院办事。在法院大门口,小刘停下车绕过车头,跑到传达室登记车牌号码,再回车里,这一来一回,淋了不少雨。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陈瑶良看到了。在此后与保安的闲聊中,他得知雨天群众下车登记不够方便这一情况比较普遍后,很习惯地把这事记在了本子上。不久后,法院大门口安装了抓拍系统,自动抓拍进出法院的车辆,彻底解决了群众下车手工登记的烦恼。 以往,当事人到法院立案后,要去银行缴纳诉讼费。为了让当事人少跑腿,在陈瑶良的建议下,设置专人收费窗口负责收费,这使得当事人告别了法院、银行两头跑的诉累。 只要事关群众的司法需求,这位“大管家”都很大方。 在建设诉讼服务中心的过程中,行政科一口气在大厅配置了电脑、电子显示屏、触摸屏查询机、饮水机、复印机等基础便民设施。 为了对“老赖”形成威慑,去年8月,行政科在法院大楼外安装了超大LED屏幕,并选择上下班时段等人流高峰期循环播放“老赖”的照片、名字、出生年月、地址、欠款额度和执行情况。 “这些欠钱的‘大爷们’,这回丢人可丢大了!”“老赖”的信息刚上线就吸引了不少路人的视线,有的路人还时不时拿出手机拍个照,刷个朋友圈。部分“老赖”们为了不丢脸,马上乖乖凑钱把债给还了。 对比上述的“大手笔”,在法院食堂的装修过程中,陈瑶良却显得有些“小气”。在大理石的采购上,他的小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景宁、丽水九里等地原料价格、运输费用和人工成本。经过反复计算,最终他舍近求远,选择到丽水九里购买大理石。单是这一项,他的精打细算就为单位节约了近20%的成本。 不仅如此,在不需要招投标的小额项目采购上,陈瑶良主动邀请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,并将项目交予县审计部门审计,“外部加压,更能促使行政科把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。” |